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2-12-28 来源:网络
(留学生注意!2021年最新留学生回国落户政策)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许多留学生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回国还是留在日本,让很多人纠结不已。
据统计,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归国求职的留学生人数突破80万。国内各大一线城市也纷纷开始出台政策,以期招揽到更多的人才落户,下面来看下北京和上海的落户政策。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首选落户的地方会是首都北京。2020年10月底,北京公布了最新的留学生落户政策。北京的新政变化并不是很大,对于学历和留学时间都有比较细致的要求,具体如下:
1、学历要求
①在国外获得硕士(含)以上学位;
②出国前已获得国内博士学位;
③出国进行博士后等访问研究。
2、留学时间要求
连续留学365天以上。
关于留学时间的计算,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①时间以护照出入境记录为准,不扣除留学期间去其他国家旅游的时间;
②结束时间以学业结束后第一次回国护照上的入境时间为准。
3、其他要求
①学成回国两年内通过在京用人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②年龄45周岁(含)以下;
③出国前已与原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④回国后,与在京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并按要求缴纳北京市社保;
⑤留学人员的个人信息需与留学期间一致;
⑥赴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学习的人员,参照留学人员条件办理。
4、可享受福利政策
①优秀人才最高奖励100万;
②政府提供10万元企业开办费;
③提供短期周转性住所;
④可购买免税车一辆;
⑤获得北京市“特聘专家”称号人士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2020年12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新版《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
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较,新版的落户政策放宽了对留学生的学历要求,对500强院校毕业的博士生、高精尖人才、企业管理人员等给予了更多优待,符合条件的留学生,还可以跳过缴纳社保及个税纳税的阶段直接落户上海。
1、留学回国人员首份工作可不在上海
新的政策取消了留学生回国后的第一份必须在上海的要求,只需要留学人员回国后2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与上海市相关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按规定在上海市缴纳社保和个税即可。
2、适用对象
①在国(境)外高校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如为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性质毕业生,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②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中央直属及中科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参照“双一流”建设高校执行),并在国(境)外高校学习获得硕士学位;或在国内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并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或在国(境)外高校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③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④在国内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赴国(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做访问学者等满1年。
⑤其他不符合第2、3项条件,但在国(境)外高校学习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3、四类人才直接落户
新调整的政策里,除了放宽了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要求外,还增加了新的激励条件,以更好地吸引高尖端人才落户上海。
根据政策,有四类人才在上海全职工作后,无需缴纳任何社保或者个税,可以直接申请落户上海。这四类人才包括:
①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机构获得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的归国人员;
②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的高级管理、技术、科研人员;
③经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的留学人员;
④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
另外,政策里还提到,如果是以下两类人才,可以在上海全职工作半年后落户:
①纳入”上海科技创新职业清单“的用人单位的员工,本市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等用人单位引进的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紧缺急需专业学士及以上留学人员;
②拥有专利、科研成果、专有技术等来本市创办留学人员企业的负责人。
以上两类人才缴纳6个月社保和个税,可以申请落户上海。
4、可享受福利政策
①优秀人才可拿最高50万元资助金;
②购买一辆免税车;
③浦东创业者可申请15万元创业资金。
由此可见,为了留住海外归来的人才,各大城市是费尽心思,还提供了许多福利给落户的留学生们。而对于正在考虑去留问题的留学生来说,这些政策和福利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
【免责声明】如发现版权问题,请提供信息并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站内除标注原创,其余图文均来自网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