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3-24 来源:网络
(报告指上海是最受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欢迎的就业地)
中新网上海7月2日电(记者许婧)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东浩兰生上海外服2日发布的《长三角“双一流”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上海是最受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欢迎的就业地。
资料图:上海外滩。中新社记者殷立勤摄
目前,长三角地区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共8所,分别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该份报告根据上述八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数据背后就业形势和就业理念的变化,旨在为用人单位招募人才、高校毕业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有益参考。
从总体就业率来看,8所“双一流”高校都实现了95%及以上的超高就业率。其中,同济大学以99.02%的就业率排名第一。除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之外,其他6所高校的总体就业率均高于本科就业率。这也意味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就业率也越高。
除同济大学数据未公布外,长三角7所“双一流”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均集中在东部区域。按照综合热度排名,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和安徽。
其中,上海不仅是三所在沪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地,还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非在沪高校毕业生排名第二的择业地,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人才虹吸”效应。
7所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也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了54.73%。其中,上海高校的本地就业率最高,上海交通大学(73.43%)和复旦大学(72.75%)均超过七成。
浙江大学所在地杭州汇聚了阿里巴巴、网易、乐其电商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吸引了诸多应届高校毕业生驻足,本省就业率仅次于上海的三所高校,达到了58.78%。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大学的本省就业率也接近半数。与江浙沪三地“双一流”高校相比,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的留皖意向相对偏弱,仅为23.31%。
从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信息类行业(包含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IT行业等)稳居第一;仅随其后的依次为金融、教育和制造业。其中,本科生流向信息技术业的人数最多,硕士生流向金融行业的人数最多,博士生流向教育行业的最多。
长三角“双一流”高校2019届毕业生主要有两大就业流向:一是参加工作,二是继续深造。其中,参加工作的形式以协议就业为主,还包括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定向委培等形式;继续深造则分为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
报告表明,薪酬与学历成正比,研究生与博士生薪酬水平相近,高于本科生近30%。
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5所长三角“双一流”高校公布的2019届毕业生薪酬数据来看,薪酬与学历成正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薪酬呈阶梯型上升。按照年薪统计,5所高校本科生平均年薪超过14万元;硕士生为17.9万元,博士生为18.19万元。硕士生的薪酬高于本科生近30%,博士生的薪酬与硕士生接近,优势并不明显。
上海外服招聘专家分析,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847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约40万人。受年初疫情冲击,企业招聘规模将有所萎缩,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持续加大。好在国家和地方都已出台了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磅政策,为2020届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后疫情时代的零工经济也将赋能“95后”无边界、多样化、组合化灵活就业,推动雇佣模式由企业与员工向平台与个人转变。
在就业选择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和本土企业的崛起,民企和国企的就业吸引力将持续高涨。本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容,一些顶级企业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企业文化也逐渐与国际一流企业接轨。此外,顶尖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意愿也会持续加强。基于国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更多毕业生将选择留在国内深造,有利于本土人才的保留和发展。(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